stormzhang 2021-08-01 12:03:18 阅读数:18
最近大家应该有听说「花小猪」这个打车 APP,它的前身其实是「途途网约车」。
早在 2019 年的时候,滴滴就将「途途网约车」旗下所有产品和资源收购,并将它们安置在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。
这家公司是由滴滴完全控股,也就是说,「花小猪」就是滴滴旗下的新业务。
可能有人对此不解了,有个滴滴不就行了吗?怎么自家人还要搞另一个打车 APP 出来相互竞争呢?
其实,今年因为疫情原因,滴滴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。
受疫情影响,许多消费者都闭门不出,加上政府的严格监管,这些都对滴滴的业务构成了沉重的打击。
在政府监管上,要求网约车司机必须具备双证,这点就足以让滴滴头疼。
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数据,滴滴在 2018 年拥有 1100 万活跃司机,但在这些司机当中,存在不少司机缺少网约车驾驶证。截至 2019 年年底,只有 185 万司机拿到了网约车驾驶证。
不仅如此,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,只有拥有当地户口的人才能驾驶网约车。
政府对网约车采取的政策势必会削减滴滴司机数量,毕竟不少人都是来自外地。
在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,据悉,滴滴股票私下交易的价格在每股30 美元至 40 美元之间,较大约 55 美元的高位最多下跌了45%。
另外,滴滴在今年公布了未来 3 年的「0188」目标:即在 3 年内实现 0 重大安全事故、每天服务单量超过 1 亿单、全国出行渗透率超过 8%、全球服务用户 MAU 超 8 亿。
但从滴滴目前出行只有 3% 的渗透率、每日服务订单量是千万级别以及 3.4 亿 MAU等数据来看,想实现这个「小目标」并不容易。
因此滴滴需要采取新的措施,去挖掘还未被满足的出行需求以寻求增量,「花小猪」正是滴滴整体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有使用过这个「花小猪」APP 的人,应该就知道它是个什么操作了。这个打车 APP ,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采用补贴的方式,简单粗暴地说就是:靠「砸钱、烧钱」的补贴方式来吸引用户群体。
最近它通过发起猛烈的补贴攻势,突然「火」了起来,在北京、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
不过「花小猪」的动作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。
早在今年 3 月的时候,它就已经在遵义和临沂测试运营。据悉,仅临沂一个试点城市,花小猪就烧掉接近 1 个亿。
一直到今年 7 月,「花小猪」正式上线。
当然,「花小猪」靠这波补贴取得的成果也是看得见的。
自 7 月份广告投放以来,其 7 日的日均下载量约 60000 次。以此推算,其月下载量可达 180 万。当然,这批用户,大多是冲着「薅猪毛」而去。
在 8 月 17 日一天,「花小猪」司机端增长量 203%,乘客的增长量 340%。增量增长迅速以至于「花小猪」还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。
这来头大有要跟滴滴一争高低的趋势。不过,前面我们说了,滴滴和花小猪本就是一家人,没啥好争的。
既然不是和滴滴一争高下,那么花小猪的主要目标就只有一个:开拓三四线下沉市场,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群体。
谈及下沉市场,就不得不提一下拼多多。
当大家都以为电商的流量红利早已被阿里、京东瓜分完的时候,拼多多却从三四线的下沉市场里突围杀出,靠极具的价格优惠、帮忙「砍价、拼单」的方式让网购群体覆盖得范围更广。
后期又持续通过百亿补贴的活动,改变不少人对拼多多的刻板印象:劣质便宜货。
结果就是百亿补贴一时爽,一直百亿补贴一直爽,不少人用了之后纷纷觉得拼多多的百亿补贴「真香」。
这也让拼多多仅花四年多的时间就重构了国内电商的版图,改变了大家最初对电商大局已定的看法。
现在滴滴推出「花小猪」,颇有一种要打造一个打车界的「拼多多」的意味。
毕竟因为严格的监管,滴滴不得不放弃那些证件不全的司机。但是在三四线下沉市场,各地的监管部门对合规政策的执行没有一二线城市严格,「花小猪」可以承接这些流失的司机。
这样看来,花小猪并不是滴滴的竞品,而是滴滴的一个补充产品。
「花小猪」目前对司机的要求并不严格。司机没有双证齐全不要紧,十万元以下的车型也是可以申请成功的。
但是低门槛的准入,意味着打车安全性问题将更为严峻。
单单只是输入关键词「花小猪」,就可以看到不少问题存在:
在南京、合肥等地区,「花小猪」都被列入违法经营。
不少用户对「花小猪」的吐槽也随之而来。
补贴确实不错,给了很多羊毛党薅羊毛的机会。但是作为一款打车 APP ,本质问题得不到改善和解决,自然不足以为他人称赞。
也许我们会觉得,初期平台还在改善当中,可以理解其存在的瑕疵问题。但是用户不管这些,他们只会看网约车是否足够安全便捷。
现在「花小猪」前期大资金的市场补贴看起来挺爽,但是网约车业务本身的毛利率低,一旦停止补贴,那些被补贴吸引而来的流量会大大流失。
网约车不比电商。也许我们购物会买到假货,但滴滴的业务容错率极低,一旦出现安全事故,对滴滴自身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「花小猪」要想在三四线下沉市场稳扎稳打,助力滴滴实现目标,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寻找一个介于商业和安全的平衡点。
做得好就是滴滴的「掌上明猪」,做不好就成为滴滴「猪一样的队友」。
最后,你觉得滴滴能在下沉市场取得胜利么?
版权声明:本文为[stormzhang]所创,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,感谢。 https://blog.51cto.com/stormzhang/3242992